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惠泽苍生百姓福祉,绝不是"干打雷"、"放空炮"、说大话,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实力、效率和水平。正是出于这种认识,济宁市商业银行从成立那天起,就把目光聚在客户上,思路放在创新上,功夫下在内功上,力量用在服务上,用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严于律已的务实意念三把重锤,煅打商行的金钢不破之身,在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大众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台台赏心悦目,振奋人心的大戏。
创新——永远的追求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地方性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产物,商行之所以能从建行之初的4.04亿元注册资金,三年时间里资产总额迅速膨胀到79.7亿元,存款余额达到7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3.8亿元,分别较成立之初增长121%、118%、122%,资产规模列全市各家银行第5位,其最大的动力来自不断创新。”董事长李敏这位济宁金融界的老资格如是说。
萌发于改革开放春雨,成长于科学发展春风的市商业银行对"创新"的理念有着更深的感触。济宁市商业银行是在济宁市工商局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这一特点既有决策链条短、适应能力强,同时也有市场份额小、规模突破难等"单兵作战"劣势,如何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从根本上确保商业银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早在筹备之初,商业银行就把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依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三会一层"架构,从体制保障了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济宁商行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恰遇李印喜行长正在主持召开行长例会,当前的几项主要工作和明年的经营思路,在不到3个小时的会上全部搞定。李印喜行长谈到体制问题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曾在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工作过,象商行这种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体制还是不多见的。在这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赋予高管层充分的权力和职责,使我们放手放胆抓管理、搞经营,效益效率得到了最大体现。象今天上午开会定的事,在有的金融机构恐怕三个会、五个会也定不下来,什么叫综合竞争力提升,我想这大概也算得上提升的一个要素。
济宁商行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和城区百姓。这些服务对象有着经营灵活,"船小好调头"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着势单力薄,担风险能力差的先天不足。为了在确保资本充足、支持服务中小型企业的同时,严格控制风险、实现资本扩张的最大价值,努力回报股东。济宁市商业银行创新经营理念,自筹建以来,短短3年间,先后开展了2次增资扩股工作。使注册资本三年内增长了251.18%,有力支持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大。
针对中小企业信贷工作风险较大的特点,商行在中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完善了中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加大了考核力度。这里将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和利息收入作为考核支行经营的重要指标,客户经理的个人收入与其管理的中小企业的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在强化贷款风险责任约束的同时,行里年终对贷款业务量大、贷款风险控制好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适当奖励,考核激励体系的不断健全,起到了激励约束作用,增强了营销人员对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三年来,全行用于中小企业贷款专项奖励资金近200万元,对由于工作不能尽职而形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经济处罚100多万元。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信贷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记者在某企业采访时,这里的老总说了一句实在话,在商行贷款,不用东找、西求的请客送礼,没有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只要经营需要、符合条件,讲求信誉,这里总是一路绿灯。截至今年9月不良贷款率为1.59 %,较成立时下降 0.83个百分点。得益于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不良贷款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关联交易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正是因为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严格控制了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银企联手,互利双赢。
管理——永恒的主题
济宁市商业银行在短短三年里,一路高歌,建树大业,还得益于有个好机制,有个好章法。
以人为本是这里最大的管理特色。济宁商行是在原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一些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工作态度远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机构规模的扩张、员工数量的增加、管理链条的延伸,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基层员工的真实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进而影响到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和敏锐性。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行领导结合商行实际制订了《济宁市商业银行员工尽职考核办法》。该办法打破以往单纯的上评下或互评的单一模式,对不同层级上的员工、管理人员设计了不同的考核办法,采用多层次、立体化、多时段的民主评议方式,同时根据全年业绩完成的实际情况按照"上挂三层"的考核方式,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打分,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工资和职务晋升、调整挂钩。近年来行里因考核结果不达标,有2名支行行长被免职、3名支行行长被降职使用,8名职工当年不得晋升工资,多名职工因尽职考核成绩优秀得到晋升机会,4名职工因尽职考核成绩不佳错失晋升良机。充满正气、客观公正的考核模式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和企业的凝聚力。商行成立前,支行行长、部室总经理等中层管理干部一经任命,基本固定岗位,很少进行调整。商行在中层干部使用上,大胆改革原有任命模式,采用"竞标交流法",任命方式,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对提高全行风险控制能力,打造层次分明、流动性强、素质高的干部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年来,济宁商行变"相马"为"赛马",通过公开竞聘,先后提拔任命管理人员97人次,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乘势而起,脱颖而出。
行领导认为,对员工行为不仅要有制度约束,还要有制度保障。行里为保障员工的权力义务,适时出台《年休假管理办法》、《劳动纪律暂行管理办法》、《十个不准及实施细则》、《劳务用工管理办法》及《经营班子成员联系行制度》等制度规范,明确规定员工休息休假权利,规范了员工请休假程序,规范了员工应尽的义务,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进一步加强全员工思想作风和纪律建设,使单位和员工之间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对于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力,调动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才是金融机构致胜的最大财富。济宁商行高度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造就,明确规定新老员工必须参加内部各种培训和上岗资格考试,凡没有通过上岗资格考试的不能从事票据贴现业务。3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36次,累计培训7570人次,尤其是组织所有中层管理人员赴香港大学参加"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经营管理知识学习这一创举,仍为全市金融系统中所独有,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营销意识与先进的管理水平。 为改变人才不足的被动局面,撑起商行发展的天空,济宁商行对外不拘一格选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先后从业内引进专业人才28名,累计招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135人,填补了当前业务人才不足的机构部门,充实了后备人才库,为商行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责任——永固的信念
作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届的支持帮助下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地方银行,济宁商行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搞好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爱心救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用真心、爱心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被广大企业和城区群众称为咱济宁人自己的银行。
这里,每到传统节日,行领导坚持走访慰问困难家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2007年成立一周年之际,将节约的宣传资金捐助了15名困难大学生,被授予济宁市爱心助学行动"贡献奖",2008年8月份在"春蕾助学行动"中再次捐款3万元,帮助10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圆了大学梦。2008年年初,山东银监局组织开展"银行业社会责任年"活动,率先成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年初向南方雪灾地区捐款5万余元,购买防寒抗冻棉被300余件;参与了"短信助残·支持残奥"、"慈心一日捐"活动,被授予"爱心企业"称号。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济宁市商业银行为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行员工自发捐款近六万元,全体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近四万元之后,又在我市 "情系灾区大型募捐晚会"上现场捐款70万元。该行还积极创建捐款救助"绿色通道",确定四个支行为爱心捐款的代收网点,方便社会公众进行爱心捐款。
2009年7月,为响应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的号召,再接再厉,继续为济宁慈善事业贡献力量,经董事会决议,济宁市商业银行决定向济宁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用于情暖万家等慈善工程,分两年捐赠,首笔款项50万元已于当月捐赠到位。
点点滴滴润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沐科学发展春风,秉和谐盛世之光,济宁市商业银行正在孔孟之乡这片沃土茁壮成长。